學校座落在岷江河畔,位于汶川縣綿虒鎮(zhèn),213國道線旁。學校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
新是災后援建項目,總投資4460萬元,其中工藝:中央組織部“特殊黨費”援建2187萬元,對口援建廣東省珠海市墊資2273萬元,重建工程于2009年1月19日正式啟動,2009年8月27日驗收交付學校使用。新校園總面積19665.4平方米,建筑面積11867.5平方米。建筑造型為川西建筑與羌式建筑相結合的風格,學校主體結構為框剪結構,抗震標準按8度設防(采用9度構造措施),并采用節(jié)水和污染防止措施。學校各功能室齊全,校園內文化氛圍較濃,教室寬敞明亮,課桌椅符合標準,內部的布置得體,各類教學、生活和辦公設施也基本齊全,可滿足600名學生就學,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同時也滿足了綿虒鎮(zhèn)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學校現有11個教學班,學生306人,寄宿制學生266人;附屬幼兒園2個班,村級幼兒園4所,幼兒105人。教職工60人,其中:有中學高級教師3名,小學高級教師33名,縣級骨干教師4名,專科以上學歷48人。學校以“讓每一個孩子享受校園生活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讓每一個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諧”的辦學理念;以“建有文化的校園 塑有思想的教師 育有特長的學生 辦有特色的學?!睘檗k學目標;以“自強不息 堅持不懈”的綿小精神;以“深化寄宿制管理,建設紅色教育基地,打造趣味體育、快樂閱讀”為辦學特色。學校先后榮獲縣最佳文明單位、愛國衛(wèi)生先進單位、汶川縣實驗教學示范校、汶川縣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阿壩州教育系統(tǒng)德育先進集體、阿壩州義務教育示范性寄宿制學校、阿壩州陽光體育示范學校、依法治校先進單位、2014年教育目標督導評估一等獎等榮譽稱號。學校已形成“校風正、教風純、學風濃”的良好氛圍,學校的教學質量、辦學效益和知名度在不斷地提高,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