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 王登峰
黨的十八大報告描繪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其中關于教育的目標就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使全民受教育的程度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作為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工作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根本體現,就是切實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 ?/p>
一、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是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目標的根本體現
為了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的宏偉目標,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無論是人才強國,還是人力資源強國,其根本標志就是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包括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顯著提高,而其中最基礎性的標志,則是勞動者的體質健康水平應該達到相當的水平。因此,如果說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那么,體育就是教育的基石。
目前,學校體育工作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讓人擔憂。學生近視率、肥胖率逐年上升,學生的體能、耐受力、柔韌性等體質健康指標持續(xù)下降的趨勢在中小學中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在大學中仍在下滑。如果不從根本上扭轉學校體育的落后狀況,下大力氣提升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會直接影響全面素質教育的實施,也難以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zhàn)略目標。造成目前狀況的根本原因,一是學校體育的評價機制不夠完善,二是體育辦學條件落后。
二、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公示制度為突破口,健全學校評價機制
今后學校體育工作的總體方向是推動地方政府落實責任,進一步健全與完善學校和教育評價機制,把各地學校體育工作情況置于社會廣泛監(jiān)督之下,推動地方進一步重視學校體育工作,把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真正作為學校教育的目標之一,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為加快學校體育評價機制建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的具體要求,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制度。從2012年開始,各學校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將測試結果經教育部門審核后上報納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系統(tǒng);同時,按學生年級、班級等不同類別在學校內公布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體結果,并將有關情況向學生家長通報。為了確保測試數據的準確性,教育部和各省份、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分別對測試數據進行抽查。
二是各地要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將學生日常參加體育活動情況、體育運動能力以及體質健康狀況等作為重要評價內容。
三是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評估學校體育工作開展情況、辦學水平,以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評估的重要依據。對連續(xù)3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學校和地區(qū),在所有個人和單位的評優(yōu)評獎中實施“一票否決”,并將對相關責任人實施問責。
四是通過實行學校體育報告公示制度,對各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公示。教育部組織每年編制和發(fā)布《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并按生源所在地分省份公布高等學校新生入學體質健康測試結果。 三、以推動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為中心,改善體育辦學條件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實施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其內容主要是各地要結合本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找準學校體育的突出問題、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要在確保學生鍛煉時間、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落實政府工作責任、完善學校體育政策體系、實施學校體育評價制度、改善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等方面確定發(fā)展目標,逐年分解落實任務,以縣為單位編制加強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我們也提出要將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的重要任務,作為今后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著力推動學校體育綜合改革,攻克學校體育多年來的難點、重點,特別是學校體育師資短缺和場地設施缺乏的老問題。
學校體育工作的落實,關鍵在領導。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礎上,各地政府要認真履行發(fā)展學校體育的職責,將學校體育發(fā)展納入本級政府年度工作報告,建立健全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和社會參與的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同時,各級政府要統(tǒng)籌教育經費投入,加大投入力度,切實保障學校體育經費,合理保證中小學公用經費中用于體育的支出,并隨公用經費標準提高而逐步增加。同時,建立學校體育工作專項督導制度,定期聯(lián)合有關部門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專項督導,并將督導評估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