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lián)合開展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將于北京時間10月26日正式啟動,學生每天長跑距離(參考)基數(shù)為:小學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高校學生2000米
不可否認這項針對學生們的長跑活動是好的,對于大腦日益發(fā)達而四肢卻日益羸弱的學生們來說,走出教室去鍛煉是必須的,畢竟我們培養(yǎng)的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再說,借奧運東風,寄希望以此能推動我國田徑運動發(fā)展也是其中之因,為國家提供田徑后備人才通過此行徑實施也未嘗不可。從明面上說,學生們每天長跑好處多多,只要認真實施,效果還是有的,可如此類似“一刀切”的做法好像也有不妥之處,讓人擔憂此活動執(zhí)行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不妥之處一:全國各級學校不是整齊劃一按照相同標準建設的,也就是說各級學校在校園面積、容納人數(shù)等各方面皆不相同,各地區(qū)經(jīng)濟實力的差異也注定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有能力建設標準的操場跑道供學生們?nèi)セ顒?,而?jīng)濟實力強的城市地區(qū)則因學校占地面積不一而無法提供足夠運動空間……這種種差別和國家同一命令相遇之時,沖突在所難免,恐怕多數(shù)學校無法執(zhí)行。
拿浙江大學為例,其在校人數(shù)4萬余人,面積5.33平方公里,教育部規(guī)定高校學生每人每天跑2000米,4萬余人在一天內(nèi)都長跑2000米那么學校也不用做其它事情了,每天就忙學生長跑這一件事得了,何況場地建設和維護、學生長跑的組織、突發(fā)事件預防等哪一項不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以致于這項措施從理論上在高校都沒有實施的可能性,至于中小學則困難會更多。
不妥之處二:是考慮到了對學生的好處,卻沒想過學生的承受能力和個人興趣。中小學生每天1000米看似路程不長,可事實是就連成年人每天1000米也會感覺身體不適,何況那些正處于身體成長關鍵時期的中小學生,如此長跑極有可能造成體質(zhì)弱的學生出現(xiàn)一系列疾病癥狀,這就得不償失。再說學生們興趣迥異,不喜歡運動卻被強迫長跑,也只會增長他們的逆反心理,對其成長并無益處。
當然,筆者如此說并不是反對開展此活動,而是希望此措施能夠再人性化一些,不是傳統(tǒng)“一刀切”命令式的。至于如何更人性化,筆者認為,政策計劃的制定應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據(jù)各地實際情況而制定相應的計劃措施,既以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民風習俗、體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實現(xiàn)預期目標。
其次,因事制宜,教育部既然可以制定長跑活動計劃,也可以制定諸如籃球、足球等同樣可以達到健身目的的運動計劃,如此就給各級學校以極大的選擇余地,讓各地學校根據(jù)自身條件有選擇地實行。只要能達到鍛煉學生之目的,任何行之有效的事宜都可以拿來應用,而不止是局限于長跑一項。再者,學生們興趣迥異,志向不同,對此,我們因人制宜,讓學生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鍛煉項目,學校統(tǒng)計分類,而后實施,這樣既可達到健身之目的而又讓學生發(fā)展所長。
教育部這項想惠及廣大學生的活動計劃被強制執(zhí)行的話,學校、學生都不會好過,學校無法執(zhí)行,學生也不愿參與,一紙計劃也許會和以前很多政令、通知一樣成為廢紙一張而惹人恥笑,而不僅是讓廣大關心國家教育者們感到憂愁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