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學,是指在教學的某段時間里采用似哪種方法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從分到合的過程;在使用完整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有選擇地把動作中的某
在中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學,是指在教學的某段時間里采用似哪種方法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從分到合的過程;在使用完整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有選擇地把動作中的某些細節(jié)分開加以掌握的教學過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與分解法教學時,往往是交叉進行。
(4)體育課中練習法的應用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嘗一嘗,要想學會游泳就得下水,要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增強學生的體質就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練習才能實現(xiàn)。所以根據(jù)教學任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練習,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方面。
在體育教學中,常采用固定條件、變化條件、競賽等幾種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
1.固定條件:是指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組織學生反復地練習某一個動作。這種形式的練習,對于掌握、鞏固動作技術和發(fā)展學生的身體有著重要意義。在固定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應注意到:
(1)對固定條件下的重復練習,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機械不變的重復,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做練習時細心地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對他們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
(2)教師在備課時對每項教材都要認真地安排,根據(jù)課的任務、每項教材所用的時間、學生實際情況、教材特點,以及場地器材等因素,對學生練習的次數(shù)、距離、重量、時間、時間間隔,作出具體規(guī)定,以保證每項教材的重復次數(shù)。在班級人數(shù)多、場地器材少的情況下,還可選用動作結構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輔助練習,以便取得增強學生體質的實效。
(3)固定條件進行練習時,因為條件基本固定不變,學生可能感到枯燥無味,而且當學生對動作已經(jīng)基本上掌握時,還可能產(chǎn)生厭煩情緒,要求學習新動作。這時教師除了對學生不斷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練習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條件下利用競賽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變化條件:指的是在變化條件下組織學生練習某一內容,這種練習形式對于改進、提高動作有重要意義。
變化條件包括:變化動作的要素(力量、速度、幅度等),變化練習的環(huán)境(如到田間、沙灘做越野跑等),變化練習的要求(如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長或縮短跑的距離等),以及增加練習的條件(如教學生跳遠時,教師在沙坑邊舉一定高度的橫桿,讓學生從橫桿上越過,用以解決起跳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采用變化條件方式組織學生練習時應注意到: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所采用的任何變化手段,必須從達到一定的目的出發(fā),而不要為變化而變化,追求形式。
(2)變化條件要做到循序漸進,尤其是在加大練習難度時,不要變化得太大,太突然。
例如跳箱的加高,跑的速度加快,單個練習的增多等應逐漸提高。這一點對體弱學生尤其應該注意。
(3)由于變化條件,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一因素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有時學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進動作上,而是被吸引到附加的條件上去了,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注意正確引導。
(4)在利用變化條件的練習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時,時間不宜過長。當學生的錯誤動作基本得到糾正時,恢復到按動作規(guī)格去完成練習。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特點,適當運用以上幾種方法,以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綜合身體素質